摄影:扬帆世界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,海岸线绵长曲折,峡湾良港众多。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、先进的造船技术、丰饶的物产资源和发达的手工业,广东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贸易的枢纽,东西文明交汇的中心,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。
海不扬波 汉代的徐闻港、合浦港,唐代的扶胥港,明清的黄埔港,见证了广东两千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。海上交通不仅开创了繁荣的贸易交往之路,也开辟了辉煌的文化交流之路。图中广州黄埔南海神庙“海不扬波”牌坊(模型),是中国古代帝王祭海的地方。
走向世界 汉代的楼船,唐宋的木兰舟,明清的广船,承载着广东人走向东南亚、非洲、欧美等地,谱写了广东成为世界海洋贸易圈东方中心的传奇。广东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与通道,其文化呈现多元化、国际化的特点。
“石室”教堂模型 明朝中叶,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广东,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。广州圣心大教堂是现存中国最大的石结构哥特式天主教堂,建于1863年,落成于1888年。教堂全部墙壁和柱子都用花岗岩石砌造,故又称“石室”。
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清乾隆实行“一口通商”政策后,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对外海路贸易的商行。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,广州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西贸易的中心、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地、通晓西学人才的中转站。
外销银器 广州十三行的外销银器是清代走向世界的广货之一。十三行街区曾形成一个银器市场。外销银器既是商品又是工艺品,其造型和纹饰,充分表现出广州能工巧匠的工艺水平,也从侧面反映了行商与洋商的人际交往,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。
广 钟 广州钟表业出现于18世纪初,在英国机械动力计时器技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,开中国钟表制造业之先河。广钟多为亭、台、楼、阁等建筑造型,采用铜镀金、广珐琅等多种装饰工艺,构思奇巧,制作精密。
漂洋过海 清末,广东人开始大量移民海外,寻求新的生机。他们或因被迫、受骗,或为求学经商,下南洋、闯美洲,粤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海外粤人占华侨人数达70%。
文化使者
海外粤人在侨居地兴建唐人街市,组建华人社团,创办华语学校,编印华文书刊,传播中华文化,促进了当地文化多元发展。
回报故里
华侨华人情系桑梓,回报故里,积极扶持家乡建设,创办公共事业,兴办新式学堂,投资办厂,引领南粤社会新风尚。图为开平碉楼和村落(模型),它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、第一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和国际移民文化世界遗产。
评论